去年以来
加强部门联动
扎实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行动
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制售行为
不断净化市场环境
主要涉及以下方面
“黑洞”
1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项整治
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进国家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,与8部门联合开展“网剑2019”专项行动,共检查网站3275家、网店7023家,与“美团点评”签署网络餐饮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合作备忘录。互联网餐饮服务“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,提高监管靶向性”工作案例入选人民网联合中国市场监督管理学会举办的“共治新餐饮、共赢新经济”论坛“2019年度餐饮安全治理十大创新举措”。
2开展农村假冒食品和假劣农资专项整治
市农业农村局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和农资专项整治,检查各类主体2391(户)次,下发整改通知126份,取缔无证生产3家、无照经营4家,查处案件17起,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起,受理申诉和投诉举报45件,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4.05万元。
3开展重点民生产品整治
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、校园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、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等专项行动;同时加强成品油质量监管,检查成品油经营主体315户,检验490批次,不合格10批次,立案查处3起不合格柴油案(其余7起不合格油品案件交当地市场监管局查处)。
市商务局组织开展“黑加油站点”联合治理攻坚行动,并对“黑加油站”治理工作开展县市区交叉检查。
市卫健委组织对消毒产品生产企业、医疗卫生机构、药品零售企业进行检查,查处违法行为72件,取缔非法无证行医黑诊所28家。市文旅局围绕重点领域、重点场所开展保健市场专项整治,检查社区、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96处,检查宾馆、酒店等重点场所15处,检查旅游景区、乡村旅游点等重点区域46处。
4开展疫情防控物资专项执法
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市“双打”办主动作为,下发了《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通知》,指导各县市区、各部门加大疫情相关侵权假冒行为打击力度,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。市市场监管局协调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证,其中10家企业获得医疗器械(二类)生产许可,7家企业取得医疗器械(一类)生产备案;开展打击哄抬物价、囤积居奇等价格违法行为专项行动,检查经营场所5126个次,受理举报635起,立案7件。
5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
市税务局集中对医药行业和成品油行业开展线索摸排,严厉查处税收违法行为。对医药和成品油行业共立案检查7户,涉及金额324.82万元,查补税款52.1万元,加收滞纳金5.07万元,罚款34.49万元。
下一篇:海东市严把食品安全关